運載新挑戰-貓空纜車對貓空的改變
【記者 朱惠君 台北報導】
位於台北市近郊的木柵山區,以獨特的鐵觀音茶聞名全台。民國七十年代,因時任台北市市長的李登輝規劃而推行觀光茶園,也連帶的造就了貓空山上茶藝館的興起。「當時山上四處可見茶藝館,全盛時期更多達七、八十座茶藝館同時經營」木柵觀光茶園社區協會前理事長李彩鳳說。
貓空地區的茶藝館文化發展迄今已近三十年,以傳統的茶具沖泡茶葉、佐以茶點,和朋友相聚、聊天,是許多人的共同回憶。近年來,隨著貓空纜車的興建、營運而帶來的人潮,使得貓空纜車站周圍出現新興的商圈,不同於傳統茶藝館的飲食習慣,如咖啡、下午茶,也隨著看準商機的新式茶坊進入貓空。貓纜的興建,不僅帶來新式的茶坊,也連帶的使得消費習慣的改變。
說起貓纜營運後的改變,在當地成長並經營茶藝館十餘年的清泉廣場老闆張木新感受深刻,張木新說:「貓纜蓋好之後,很多人來貓空就只是為了搭纜車,只在纜車站附近消費,反而沒有走進真正的茶館好好的坐一下」。
他也認為貓纜帶來的假日人潮,是讓附近許多原本只賣茶和茶點的茶藝館開始供應正餐的原因或是改變經營型態的原因。訪問許多茶館後,許多店家也持相同的意見。表示纜車興建後,因許多人不再開車上山,使得貓空停留時間的縮短,對於能夠快速的用餐、餐點的變化性也有更多的需求。
貓纜進入貓空後不論是新的飲習文化或是消費習慣的衝擊,都使得原有的茶藝館文化,面對了新的挑戰和改變,貓空地區的茶藝館也因此展現了許多不同的風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